咨询电话:400-007-9000
取消
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要研究中国实践的本源命题
发布时间:2009-03-04 11:03  文章来源:《洞察》第八期   作者:包政、施炜、杨杜、孙   点击:次

 


 

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管理理论

包 政

西方社会的秩序是建立在专业化协作的“契约关系”上的,西方社会传承古希腊文明,继承了“天人分离”的文化DNA,和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基因不同。中国人总希望把自己及其情感寄托在别人或亲朋好友心中,注重人文关怀和人际间的情感联系,注重亲情关系,所谓“孝悌”,而西方人不是这样。西方人并不相信人,他们相信制度,相信上帝,相信白纸黑字的契约文书。而中国人却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彼此之间的心灵感受和默契,所谓“心理契约”。相信基于人际情感的伦理关系及其预期恩惠更有意义或更有价值,也更可靠。中国人凭借这种伦理关系,形成一个个利益小主体,抗衡着未来不确定的风险,谋取着不确定的利益。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而,使专业化分工之后,很难依靠制度性契约展开普遍而具有诚信的协作。这是我们无法简单照搬西方管理理论的根源。实践证明,照搬照抄,只能更糟、更差或者行不通。

中国现在直面如此恢宏的社会与经济变化,信息传播又如此广泛、如此充分,真正缺少的是基于中国文化基因的管理理论研究,真正缺少的是管理思想家,甚至可以说缺少像孔子、孟子这样的思想家。这么大规模的经济运动,缺少管理思想家,缺少大思想家是不行的。当年邓小平先生提出“要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已经过去30年了,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了,更不能摸着石头过海,参与国际竞争。我们应该在改革开放30年基础上提炼并形成中国人自己的理论和思想体系。现在的高校偏向于“理论联系国际”,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偏向于培养“管理科学家”,而不是“管理思想家”。不注重管理实践,不鼓励学者去接触实践,去感知整个管理世界的真相。管理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一门实践学科,倘若心中没有真切的管理世界,任何管理科学研究都是徒劳的。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日本人学习。日本人并不是完全照搬西方,把专业化协作的基础,建立在企业“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或命运共同体,有效地利用了“情感文化的DNA”,形成了高度专业化分工的大组织,这是很重要的。其实华为的成功也是这样,把协作关系建立在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来看,凡是做得好的,都是基于有所创新,凡是照搬照抄的,都不成功。

管理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施 炜

我们可以从中国文化当中吸取养分,来解决中国组织的伦理文化问题;但在国际化的竞争平台上,需遵循统一竞争的规则。这就涉及到管理有没有普通规律,也就是管理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

这里有三种可能的解释,第一个思路是管理文化没有特殊性,主要是以普遍性为主。如果管理文化以普遍性为主,主要是学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规律,可能只是在某个局部加一些中国的特点,例如在团队沟通等方面,但组织体系是按照所谓的普遍规律来运行的。第二个思路是管理文化具有二重性,从管事的角度,可能基于普遍规律,做同样的事用同样的流程和方法,但从管人的角度,则应该更多地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即从组织行为的角度,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管理文化体系,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式管理。第三种思路是,把企业系统解析开,有些地方是用普遍文化,有些地方用特殊性文化。到底管理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应该如何结合,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冬天让我们反思企业伦理

杨 杜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十年的春天,十年的夏天,十年的秋天。十年的春天就是紧忙乎,紧折腾,它属于播种;十年的夏天就是成长,我们的企业长出了一些青苗;最近十年是收获的秋天,有了一些收获,腰包鼓了一些,企业有了些资产。但现在,我们似乎要过一个不知多长时间的冬天了。过冬就要修身养性,提升管理,反思自己,多多学习,而这正好跟企业伦理相通。

2008年发生的很多突发性事件对于中国企业及企业家都提出了挑战,这些挑战让企业家不得不思考企业的下一步该如何走,在遇到危机困难时该如何度过难关。例如王石,他将万科的治理结构打造得如同美国企业那样理性,客户第一、股东第二、员工第三,最后才是社会。但在汶川地震后的捐款事件中,这种理性的制度和规则就出了问题,这种治理结构的安排在某个时期会成为影响王石和万科声誉的要素。因此我认为,我们的企业家,尤其是成功的企业家应该好好去思考这个问题,一定要关注别人的情绪,关注社会的舆论,关注自己和企业的不同。企业是企业,你是你;法人是法人,自然人是自然人。以前我们认为我追求的、我控制的就是我的,现在则必须了解即使是你控制的,也是有社会属性的,这种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需要修炼的。还有,蒙牛的问题牛奶事件也是在突发的状况下对企业和企业家的考验。

【企业伦理】

我对企业伦理的研究并没有完全按照国学学说的思路进行,也就是没有按照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路,我感觉这太理想了,也不是当代企业家要追求的人生。我觉得企业家应该做的是“修身、齐家、治企、为人、退隐”,儒家加点法家的思想对于企业家可能更合适。企业家到了修身齐家治企之后就已经拥有了财富,第四阶段应该是让别人拥有财富,让周边的人能够得到你已经得到的东西。三流管理者自己做事,二流管理者是教人做事,一流管理者是让人做事。企业家只有到了让人做事的阶段,承认别人的能力比自己强,搭平台让周边的人去成功,才能突破亲朋好友的范围,才能调动更大范围的社会资源,让更多的人跟着你或帮你干企业。但是这种曾经全力追求,现在又要出让于他人的心态转变特别难,现实中很多企业家放手让别人干一段不满意,又恢复到自己亲自干,这种价值观的转变是一种修炼。其中的要点就是,企业家要学会从自己做事到教别......

【以上资料均属节选、详文请阅览印刷制品】

自媒体
备案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
电话
400-007-9000
010-82659965
010-82873036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A座6层
邮编:100081
E-mail: service@chnstone.com.cn
Copyright @chnstone.com.c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