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田涛,著名管理学家,华为高级顾问,华夏基石e洞察智库撰稿人;吴春波,华夏基石领衔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华为资深管理顾问,《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来源:包子管理学堂 (ID:bosstanwx)
文章摘选自《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为什么一些管理优良的大公司会轰然倒下,或者无疾而终?
这是一个近年来被管理学界反复议论的话题。这其实是个伪命题。衡量一家公司管理好坏的标准是什么?企业都垮掉了,或者不死不活,能够认为它的管理是好的吗?
01
理念是制度的源泉
理念是制度的源泉。任何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与流程体系,这是企业管理的基本逻辑。然而,比制度与流程更重要的是理念,即价值观。
西方一些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巨头,它们无疑在制度和流程体系上有深厚的积淀,却为什么百病丛生,运转不灵?原因很多,但根本上是理念的倒错,它们的成功无不是遵循着“客户第一”的普世理念,它们的衰落也无不是背离了这一铁律般的价值准则。
华为在制度与流程的建设上尽管花了很大力气,仍然不能堪称优良,但为什么在30年中很少走大的弯路,关键点是,华为领导层在思想层面始终拥有坚定和清醒的认知,这即是,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显性与隐性需求进行创新与变革,进行有效的制度建设,其目的只有一个:多打粮食。
华为在理念层面,严格地讲并无任何创新,但理念如何落地到制度与流程层面,落实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却离不开创新与变革。
02
企业价值观无法落地的四大原因
在许多企业,价值观是正确的,是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但制度往往无法兑现价值追求,价值观无法落地。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一是只有实践行得通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制度
华为每一次的制度变革无不体现着“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紧密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制度才是鲜活的,有血肉的,也才可能得到基层组织和员工的广泛支持与响应,才也能够真正“行得通”。
2.二是制度必须在理念的轨道上运行
如果一家企业的制度与流程体系侧重于控制,而不是激发活力与管控的平衡,尤其不是导向于面向客户的成功,那么,制度与理念的脱节会带来组织识别的紊乱,以及事实上的管理错位,导致各阶层管理者和员工无所适从。
3.三是强势的变革领袖和领导者集团
制度与流程的变革无不是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与调整,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领导者如果不能充分展现决心、意志力,以及简明、有效的智慧与手腕,制度变革的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甚至夭折。
4.四是思想创新
世界如此多变,因此,企业越向前发展,就越需要思想,需要思想家和战略家。
没有个人拥有能占卜未来的“水晶球”,但一群思想者一起面对未来进行开放式假定时,它的正确概率就要相对大很多。如果说,在华为发展的“上半场”,任正非的思想牵引力发挥了巨大作用,那么,在华为的“下半场”,既需要任正非继续展现思想力,更需要一批优秀的高级干部走上华为的思想舞台,从而确保华为在不断的制度演变历程中,不迷航,不走弯路。
未来如迷雾,弥散在我们周遭和前方的诸多不确定性,随时会将任何貌似伟大的组织拖入陷阱,因此,任何人和任何组织断不可有坚不可摧的危险幻觉。越是如此,思想的力量和卓越的领导者越重要。那种认为完美的制度可以取代人的想法,显然是不现实的。
从这一角度来讲,无论是IBM、爱立信,还是谷歌,它们与华为面临的挑战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