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007-9000,13501208501(马老师)
取消
真正一流的管理者,都是认知高手
发布时间:2022-04-29 14:58  文章来源: 华夏基石e洞察   作者:杨杜   点击:次

文 / 杨杜,华夏基石领衔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华夏基石e洞察原创,如需转载请通过向华夏基石e洞察公众号后台申请授权

 

这几年,我深刻地认识到,做“学者”不如“活着”。所以,我放弃了一直以来对管理学的研究,开始梳理“人怎样活着”“企业怎样活着”的问题。同样,我所梳理的问题中,也包括“管理者怎样的活着”“管理者怎样认知活着”等等。

为什么要研究“活着”?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很多大型企业步履维艰,中小企业更是苟延残喘。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怎样看待这个时代、组织以及自身?这就需要提升管理者的认知模式,甚至要提高其心智模式。

但是,心智模式的提高何其难也?我们的基础教育,大学教育,甚至是MBA教育和大量的企业实践都没能使企业家和管理者极大地提升自己的认知,这到底是管理学的失败,还是管理学教授的失败呢?

所以,我试着从管理者的认知模式开始,着手帮助企业解决怎样活着的问题。

首先,我们知道,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思维认知模型:

三者对照,我们会发现,选择怎样活着,与上述认知类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自己属于或者偏向于哪一个类型呢?当然,关注这个问题的人,大部分为管理者,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企业家和政治家的具体不同,由此推导出管理者的认知模式。

我们知道,政治家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企业家是你事我事他人事,事事分清。企业家是经济社会的主体,政治家是政治社会的主体,两者拥有完全不同的事业追求,对“管理”这个议题,也有不同的思考边界。

以此为前提,管理者的思维模式是什么呢?要想厘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颇具代表意义的,彭剑锋教授用来区分管理与政治的“彭十条”:

价值问题是管理,正义问题是政治;

效益问题是管理,财富问题是政治;

创造价值是管理,贫富悬殊是政治;

规则概念是管理,自由概念是政治;

效率概念是管理,公平概念是政治;

追求垄断是管理,反对垄断是政治;

建立机制是管理,强调民主是政治;

组织概念是管理,国家概念是政治;

以奋斗者为本是管理,以人为本是政治;

不让雷锋吃亏是管理,学习雷锋是政治。

在此基础上,可以再延展和具体为管理与政治的“杨八界”,即杨杜教授的八条边界意识:

工作概念是管理,权力概念是政治;

聚焦职责是管理,忧国忧民是政治;

服务客户是管理,发动群众是政治;

个人建议是管理,联名上书是政治;

对事负责是管理,对人负责是政治;

静水浅流是管理,激情澎湃是政治;

灰度思维是管理,黑白分明是政治;

不同意我的说法是管理,完全同意是政治。

01

管理者的六维认知模式

在此基础上,我总结出了管理者的“六维认知模式”,应该说是以上认知的高度概括:

1.一维层次知:先做与再做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在认知模式上,我经历了从业务管理到组织管理,再经战略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等诸多层次,上升到了哲学管理的层面。不再围绕一般的人与事来推演,而是转向追问“何者为先,何者为后”。

2.二维方向知:做大与做久

企业到底是要做大还是要做久?二者能否兼顾?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选择。有些企业喊出了“宁做五百年,不做五百强”的口号。有的则正好相反,导向了“只做五百强,不做五百年”的发展理念。但是在现实中,极端的情形比较容易有失偏颇,大多数组织是按照“中庸之道”来发展的,表现为一种发展中的“斜线模式”。

3.三维定位知:向上、向前与向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风景如何,取决于我们的占位。从三维的角度,我们可以向上、向前、向外看。在定位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延展的方式就属于三维定位知。

反过来亦如此,也可以生发出新的认识:

(1)三维“假设知”:从上、从前与从外

如上图,以“三维假设知”从上往下、从前往后、从外向内看,其实就是一般情况下的,“站在未来看明天”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上帝视角”,它与以当下眼光看未来的预测方式完全不同,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相当的前瞻性。企业要设计一个适应未来的产品,最好要拥有这类视角,跳到外部,跳到更远的未来来“回看”。

(2)正确的假设

正确的假设是极其必要的。我们可以据此规划未来,也可以设定我们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的生活和境遇,这里面当然包括后代,家人,对企业家来说,就是关乎企业的未来。

任正非就非常擅用假设,他的名言有:

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

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没有正确的思想;

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理论;

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战略;

没有正确的战略,就没有正确的机制;

没有正确的机制,就没有正确的管控;

没有正确的管控,就没有正确的绩效;

没有正确的绩效,就不能证明该假设。

这是企业行为内核的循环。而领导者在这个循环当中的思维层次就代表了不同层面的认知。

4.四维预测知:洞察与假设

在时间轴上观察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就是洞察和假设。比如,围绕企业的技术、产品,围绕所在的行业或者人,都要经历创业-成长-成熟-衰退的S型曲线。

目前,很多企业都进入了成熟期。但是,同在成熟期,低成长的企业如何管理?高成长的企业又如何管理?二者都是怎样活下去的呢?大相径庭。

我们认为,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人,所读出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甚至不同的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其时间的感觉也不一样。但不论如何,处于规律发展阶段的企业怎样做假设?怎样调动资源?怎样做好战略布局?要想回答这些问题,企业家或者管理者必须有非常高的洞察力和假设力。

那么,在四维之中,时间不断缩短,速率不断加快,波长也在不断缩短,带宽在无限拓展之时,企业也必须有快速反应、迅速变化和迅速响应的能力。

但是,如何拥有这样的能力?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也无法给出思考。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人群当中,总会有一些佼佼者,他们以超强的洞察与假设力,迢迢领先地创造和应用了超宽带、网速与信息振幅,并迅速提升了自身事业的波及率。这种涉及率是链式传播的,比如利用世界级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对传统的“传达”和“传播”方式的颠覆。

比如,根据最新的数据,2021年抖音前三大“网红”的粉丝量均达到了4000万以上。这么大量的粉丝所带来的是大量的“带货”收益,包括他们的审美、言论、价值观念,都得到了极大的传播。在政治层面,我们的领导人的讲话,通过组织推动,能够迅速占领舆论,在几亿国民当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企业通过对趋势的洞察,当然能够闻声而动,甚至实现对技术和需求的引领。他们以技术为载体,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人的认知模式也在其牵引下,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

5.五维生态知:生态与生存

关于生态,我认为,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食物链形态,一方面是合作共生形态。

(1)国际食物链。不可否认,国家之间是存在食物链的。按照不同的生态,处于食物链低端的国家,就要受到处于食物链高端的国家的盘剥。

比如,从资源国,到生产国,到消费国;从石油、矿产、土地,到人口、技能、装备,到军事、技术、金融和规则等等,不一而足。原来,中国是比较大的资源出口国,慢慢又变成了世界工厂,形成了我们的产业链条。再发展下去,不排除利用金融手段,以钱生钱。而利用金融手段正是美国的方式,也可以说是食物链最顶端的模式。因此,从某一种意义上说,国与国之间,不是成败问题,而是死活问题。

(2)对生存与发展的认知。毫无疑问,动物都知道躲避天敌,否则就会灭绝。所以,草原上,羚羊从不会主动招惹狮子。在食物链面前,关乎生存,我们必须要知道,谁能吃我。关于发展,我们必须要知道,我能吃谁。

在某种阶段,我们必须要清楚,生存大于发展,譬如长征。如果我们不能够认清现实,突破了生存界限去寻求发展,就很有可能像非洲草原上冒死去河边饮水的斑马一样,很努力地吃饱喝足了以后,却成了鳄鱼的盘中餐。

所以,解决“活法”的问题,就是要以生存为底线,以富强为边线。也就是要从根本上了解,谁是我的天敌,谁能把我吃掉,而不能只记得草在哪里,水在哪里。

(3)思维模式的进化与循环:升维与降维。思维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点思维、线思维、面思维、立体思维、灰度思维和分类思维等等,企业要在哪一个层次上思考活着的问题?

我们可以将事物或者业务类型化,加上时间的变量,就会呈现出动态的过程。对这个过程,人或者企业都会在自觉与不自觉当中进行预测。我们认为,简单的,本能的预测可能可以短至几秒钟,但高瞻远瞩的思维可以预测更久,比如国家层面对未来的推演。这是非常考验智慧的过程,否则,活着就变得艰难,常见的情形就包括两车之发生剐蹭。排除恶意报复的可能,大多数司机在这一过程中的“预测”是“我能安全地超过他”。我们在网上看到很多有趣的视频,有的人打算跨过一条沟,有的人想走下积雪的楼梯。最后他们都摔倒了,网友们纷纷跟帖说,“看着都疼”。

所以,缺乏准确的预判,有时候就是生命问题,就是在生与死的边缘“疯狂试探”。这时,思维模式的进化与升维就变得异常重要。

(4)零维创意知。我们要回归“零”。按照零思维,在所有的维度都要放下你自己。所以,所有事都不是你的事,所有的钱也不是你的钱,所有的人也不是你的人,所有的事也不是你该想的事,我们称这种思维为“零创意思维”。

“零创意思维”是“归零思维”,也可以称为“量子思维”。在量子思维中,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中国文化思维对此有最本质的解释,即自宇宙爆炸始,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之后呢?是超级计算机。

这是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是我们思考必然遵循的规律,否则,究其一生,不过是苟活而已,或者说接近于本能的,动物性的活,而不是基于“人”的活,更不是企业家和企业的活。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以及作为引领一个领域的企业家来说,要从认知层面看问题,要有有无观、矛盾观、时空观和周易观。基于这样的认知是为“活着”,并且要在这样的认知的指引下一路前行。

(5)太极-周易思维模式。世界是具象的,所见即所得。世界更是抽象的,但可以描述,如太极八卦图。八卦既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图形,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如果我们将其转换为数字,就是二进制,即传统计算机系统的计算规则。

( 6)有与无+从零至五维。从太极-周易思维往前推,就是零维,就是量子。它不能以1或者2来表达,而是一种态的叠加。叠加态的思维可以被感受到。所以,从“零维”到“五维”,再加上两端的“无”和“有”,思维方式包括创意知、层次知、方向知、定位知、预测知、生态知和尚无知等“七维”。

在这思维的“七维”结构当中,包括了四种力:1、从0-1,从无到有,人最开始发展的是创想力。2、构想力,产生了结构、组织和层次。3、预想力,即对未来的预测。有了这些能力,再加诸以资源和权力,未来就是可期的,即按照预想来实现。4、止想力。世界本来就是如此,人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不能膨胀到妄图控制世界。而作为个体与个体间差异极大,自身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人,是其中最不稳定的因素。故,止想力最终就是剥离人的因素,并引入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这种极其稳定的因子。

当我们开始尝试用这四种力来思考万事万物之时,难免一时混乱,所以,还要有某种信念追求的牵引,包括:

财富使人不再乞讨——经济自立;

工作使人不再烦恼——排除杂念;

文化使人不再争吵——宽容他人;

信仰使人不再思考——顺应自然。

当我们拥有了零思维,成为有信仰,会思考的“人”,“量子思维”也就变得稍微容易理解了。简单地说,如何判断我们自身擅长从哪个维度进行思维呢?譬如,作家的思维是一维的,画家就是二维的,导演和剪辑师是三维的,而茶壶煮饺子——肚子里有,却倒不出来的人,一定就是多维的。反之,一个人到了什么都不想的程度,那么他就是一个拥有零维思维的人。

02

管理者的七种认知框架

战略需要框架,行动需要焦点,管理需要流程,一切需要结果。对于管理者而言,也要从三维、两维、一维到最终,形成“升维思考、降维打击、快速响应、剩者为王”的认知模式。

所谓思维框架,即思考和表达自身观点或研究成果的某种结构或系统。管理者的思维框架可以分为很多种,管理学认为,主要包括如下七种:

1.线性框架

管理学研究了许多直线性框架。常见的一分为二框架包括:

双因素理论,含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人性理论,含X理论和Y理论;

成熟理论,含成熟和不成熟两种;

组织理论,含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决策理论,含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权变理论,含机械组织和有机组织。

一分为二的思维框架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意识形态包括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分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所有制有公有制和私有制,分配原则有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等等。

但除此之外,还有一分为多的思维框架。管理学也总结了非常多的模型:

人性假说四分法,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管理职能五分法,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领导方式四分法,即专权独裁型、温和独裁型、协商型、参与型;

管理要素七分法,即结构、战略、人员、管理风格、体制与程序、领导观、价值观;

竞争力五分法,即供应商交涉能力、购买者交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替代品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有竞争能力等。

2.分层框架

即按照组织的层次决定做事情的先后次序。首先要划分层次,再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力量的责权利。利用分层理论和思路考虑问题,有非常多的工具可以利用,包括:

管理学研究中常见的分层框架

3.曲线框架

在分层的框架之后,还可以有一个分类框架,但是,这种方法过于精细化,反而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甚至可能超出我们的认知。所以,我们可以引入灰度思维,将过于细化的分类按照曲线的方式来划分,比如,活力曲线、S曲线、微笑曲线等等。

4.循环框架

循环框架是按照周易的思维认知模式,在闭环当中循环往复的,包括PDCA的循环框架、6Σ管理以及MAIC循环框架等等。

5.平面四分框架

平面四分法是人类认识复杂事物最简化、最有效的方法,包括企业成长模式框架、安瑟夫战略矩阵框架、GE的矩阵框架等等。

6.金字塔框架

企业的层次不是一条简单的线型结构,还有“面”上的情况。所以,它可以用“金字塔型”的结构来解释,包括组织图、鱼刺图(躺倒的金字塔)等,并可以随着影响因素的积累和变化进行分析、分解和聚焦,从而解决最终的目标。

此外,组织到底应当拥有怎样的思维方式?我们是按照归纳法来推导,还是按照演绎法来演绎?在经过合理的推理、论证之后,就能够得到一个相对成功的或者科学化的框架——这就是逻辑的金字塔。

7.网络框架

某些行业本身是就网络结构的,比如国家电网。在这个网络之上,每一个节点,每一个中心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如何了解,如何管控包括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络等等,就是现代社会必要直面和解决的问题。

03

管理者“三性认知”

认知过程有一个一般的流程,即从感觉,到知觉,再到思维。所以,这个过程是从身体开始,到综合的感知,最后是利用大脑进行加工。但管理者的思考则是从先思维、思考,再知觉,再感觉的逆向过程。所以,管理者要有想象力和计算力,从而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管理者做信息加工不能始终从0到1,第一,这样做并不现实,人毕竟是人,不是“智能机器人”;第二,过于精明的“铁血思维”会使人性的温度丧失,人就彻底沦为商人了。所以,管理者要有一些模糊化的认知。即,当我们用量子思维也想不清楚的时候,还可以从1到N,从N到1,从1到0,从0到1,反转起思维的小宇宙来。于是,企业家的思维模式就形成了,它是一个非常复杂但又极其清晰的逻辑。

1.感性认识

当春天到来,案头的第一朵鲜花盛开,人在一念之间,都有哪些感觉呢?首先是,这朵花是什么颜色的?再想想,它叫什么名字?然后,我们突然体会到了心境上的美感,我们感到喜悦、心动。当我们把这个“一念之间”拆分开来,其中的意念、语言、行动和心情的瞬间,就是人的认知过程。

那么,一念是多久?弹指间、瞬间、刹那间都是什么意思?都是时间单位,不过是文学的语言罢了。当然,文学语言也可以非常精确,如,一昼夜是30须臾,一须臾是20罗预,一罗预是20弹指,一弹指是20瞬间,一瞬间是20刹那,一刹那就是一意念——这是古印度梵曲《摩诃僧祇律》对时间概念的精确认定。现代人进一步考证说,一意念即0.018秒。

如此精确,对现实生活来说,其实并无意义。比如,我们做一顿饭需要多少刹那?火箭从升空到进入轨道所用须臾几何?但是,这些概念具有哲学意义,因为控制“一念”非常之难。而很多卓越的企业家能够控制自己的“一念”,这种对自身思维的高度的控制力,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够决定企业能否走上正确的方向。

另外,《大明三藏法数》中解释,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识也。认为,“识”是认知的结果,是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又译为潜识)、阿赖耶识(又译为藏识),共八识来认知的。前面几种“识”都比较好理解,但大部分人对“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则会比较陌生。应当说,前五种识都只属于第一个层级,大体上即视、听、嗅、味、触(含温与痛感)觉,属于向外的“识”与“知”。“意识”属于第二层级,是指思想和判断。末那识属于第三层级,阿赖耶识则属于第四层级,这三个层级都是向内的“识”。简单地解释,当人的“识”从对外转为对内,“意识”就开始分析前面五“识”所抓取的信息,潜识据此进行分析和计算,藏识则负责数据的存储。当然,有人认为,潜识是一种“我执”,我执即放不下的自我,它屏蔽了“全知全能”的视角,成为“我”不可缺少的一个特征。而藏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佛法”。因此,将潜识交给藏识存储的可供轮回的信息,其质量也是有区别的。

所以,人受各种时空、角度的限制,得出的“识”是不一样的。并且,“八识”之“识”,即“心王”,支配着五十一种“心所”运行,包括“想、思、念、慧、惭、嗔、痴、诳、谄、嫉、眠”等等,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加工过程。

如此,人的内心相当芜杂。尤其是在解决了基本温饱,解决了世界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是“爆炸”式的,人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和追求。但是,作为企业家,认知何其重要!所以,就有必要思考,如何在心理和行为上做出调整,如何去接受信息等等。对于我们来说,“To be or not to be,it's a question”!

2.悟性认识

悟性认识就是动脑筋,是创新,从而实现木秀于林,探索和抵达增量的空间。在国学当中,有很多内容是基于认知模式的,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因此,彼此之间难免相互矛盾。我们总结,国学中有三种经典的认知模式。

(1)与人生阶段相关。因为与经验相关,因此通常比较准确。比如,《论语》有云,“君子有三戒:少时血气未定,戒色;壮时血气方刚,戒斗;老时血气已衰,戒得”,亦有“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等等。

(2)与德才相关。包含价值观,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义因理解而更加具有说服力。比如,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孟子则提出,“为富不仁,为仁不富”。

(3)与因果相关。因为晦涩,所以需要悟性,否则容易误解。在我看来,这属于量子思维的范畴,必须由悟性进行拆解。

作为杨杜,我也有自己的悟性。我所悟出来“道”,即没有一个结果来自唯一的原因——这是“杨杜第一定律”。

比如,柳下惠为什么能够坐怀不乱?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可能各有多种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如果我们在面对类似问题的时候都能够以开放的心态,穷尽所有思考,而不是参考所谓的标准答案,那么我们的思维就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中国传统典籍中的思维特征有三,一是轻逻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三就能生万物呢?没有答案。二是重伦理,对圣人、君子、小人进行了特征研究。三是因人易,分君臣、父子、长幼、内外。

《大学》提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财聚而民散,财散则民聚”。

《中庸》认为,“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论语》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不难看出,这是三个经典“话术”:一因一果,由因推导出果,“这样,即可以那样;不这样,就不能那样”,是一种线性的逻辑。这种话语方式的鼻祖是《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这种思维模式大概始于《周易》。《周易》本身是有逻辑的,但是后人并没有从形式上进行明确。所以,对于古人的道理,我们要自行添加逻辑法或因明法来解释,需要寻找结论的前提。

用“四唯”去解释,唯“书”去读,唯“实”去看,唯“思”为重,三者融合,这到唯“悟”,即发现式、创造式的认知模式,方能跳出国学经典的思维模式,并对其加以理解,从而超越西方哲学,抵达新的理论高度。

3.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东方人最接近西方思维模式的一种认识。它如何与中国经典的思维模式进行连接?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逻辑的角度上看,必须要添加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按照数学模式就是0+1=1,1+1=2,2+1=3,9997+3=10000。但是,中国人不求甚解,不了解“0”和“1”分别代表了什么。反正已经推导出了结果,过程是怎样的,并不重要。

因此,我又悟出了第二定律:有因未必有果,有果必定有因。“因果关系”在这里就变成了“果因关系”。一类结果必有三类原因:必是多个因、必有不确定因、必有未知因。

04

“三性”管理者

管理者也必有“三性”,感性、悟性和理性。那么,这三类管理者分别有哪些特征呢?

1.自信果断又谦虚。

总会有这样的人,深知自己的知识、认知所限,也相信自己的方式只是许多可能的方式之一,甚至也相信那些尚未被发掘出来的方式中,可能会更加卓越。所以,他们既自信果断,又虚怀若谷,并能够激出更多人的创造性。

2.建设,而不是批判。

思考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是为了得到更好的认知和行动方案。

用这种思路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发现世界有三种:现实世界、理论世界和思维世界。在这几个世界之间,思维表述理论,理论和现实交互,现实和思维又导向了认知,所以是三维循环的过程。

这三个世界投射到商业领域,投射到信息与信息之间的交互(互联网),投射到事物和事物之间的互联(物联网),投射于人类之间的感情网络。其中的商品、情报、客户,共同构建了未来商业发展的空间。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巨头企业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其实是在构建新的时代和新的世界。

从这三个世界到第四个世界,即进入了虚拟世界。在虚拟的世界里,也会产生许多的新的事物。比如,在虚拟的世界中,你还是你吗?与现实世界的你相比,哪一个更真实?当人类的表述、认知都能够互联、互动之后,世界怎么样,你又怎么样?

所以,虚拟的世界是通过人“八识”,至少是经过前面“七识”来接连的。

但是,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因此,我们需要回到自主灵性的世界,要训练自己“不动心动脑,不动情动理”的能力。怎样才能实现不动心动脑,不动情动理?怎样成为一个理性人呢?有三个方法:

(1)举一反三法:想到的方法,要按照上下、左右、前后三维的逻辑进行表达。

(2)形式解构法:听到的结论,不论内容,先看逻辑结构和语法。

(3)以人观语法:听到的观点,不评对错,主要考察价值观和立场。

所以,杨杜认为,我知故我富、善知故我强。唯其如此,人才能回归于自主灵性的世界,才能实现理性思考、理性决策,才能从食物链的低端,向最高端发展。

自媒体
备案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
电话
400-007-9000
010-82659965
010-82873036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A座6层
邮编:100081
E-mail: service@chnstone.com.cn
Copyright @chnstone.com.cn All Right Reserved.北京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