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007-9000,13501208501(马老师)
取消
还傻傻地坚持,可能就傻傻地死掉了
发布时间:2023-05-24 15:15  文章来源:中外管理传媒(ID:zwgl1   作者:楼仲平   点击:次
文 / 楼仲平,双童日用品董事长、双童创业共享平台创始人
来源:中外管理传媒(ID:zwgl1991)
根据楼仲平在“第30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的主题演讲(《传统制造业极致专注之后的“新活法”》)内容整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以下为楼仲平演讲摘编:
 
我自己有个信条——人有无限可能,不在于是什么出身。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的人物原型就是我。我也算是义乌的代言人了,上了6次《新闻联播》,2次《焦点访谈》,中央电视台专门为我们拍过纪录片,双童被称为中国中小微企业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当然,我自己更想当先行者。
 
今天,我更想谈一谈收获之外的“烦恼”。
 
01
当双童走到了产业的尽头……
 
双童从1993年成立到现在,我们做的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产品,而是极为辛苦,完全通过商业模式改变企业命运的事情。
 
我们穿越了一个个波动的周期,没有通过人际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运用自有资金搞发展,没有贷款,走的完全是市场化道路。走这样一条路,很长一段时间是寂寞的、孤独的。眼看着同行一批批的都不在了,但是我们依然还保持活力,还在持续成长。
 
双童充分被大家所熟知的是坚持工匠精神。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也认为双童是一家专注于吸管制造的工匠企业,专注吸管50年不变。但是,在2018年这一想法开始发生变化。
 
任何一个组织自认为繁盛之时,一定是下坡的开始。从2013年到2015年,双童各方面的发展感觉都很好,这个时候我觉得双童就像放在房间里的一个扶梯一样,在下面的时候头顶离天花板相对较远,但是越往上走的时候,就距离天花板越近了。
 
吸管这个产品的通道,不像有的产业拥有无限空间。众所周知,这些年星巴克、麦当劳的吸管用量都下降了。在产业转变过程中,通过单个微不足道的企业去突破是很难的。何况我自己又坚持要让员工过上好日子,想把获得的部分更多地花在员工身上。
 
双童三五年就经历一波转变,这个过程相当艰辛。2015年双童在日本、欧盟市场占比第一,中国高端市场占比也是第一。但自此之后增长率、利润率开始下降。
 
尤其数字时代的信息差被消灭,本来能做的东西慢慢变得不能做,双童位于义乌核心城区,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要素成本也在不断提高,经营效益不足以抵消租金,我们成了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极致专注下可挖掘的存量和增量受限,利润“三明治”效应呈现。既要适应高成本、又要保持增长活力,原有的“路径”几乎无效。
 
在时代剧变,双童走到了产业尽头。如何继续生存成了摆在双童面前的巨大问题,这也是中国中小微企业这七八年来都会面临的痛点、难点和迷茫。
 
02
傻傻地坚持,就可能傻傻地死掉
 
20多年坚守工匠精神,20多年极致专注,20多年坚定地做一根吸管。但如果再这样走下去就会出现悖论,比如,经过20多年对产业链的挖掘,双童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到了顶端,整个社会又在转型,吸管的使用量在下降,七八百名员工怎么办?这些悖论在当时又是解决不了的。
 
幸好十多年前我看过的一本书《拥抱社会的变化》影响了我,我把企业管理和经营交给了团队。我一直信守,给团队空间自己才能有空间。我更多的精力是在边上观察,小伙伴在经营企业过程当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发生了什么变化?未来应该怎么走?
 
我记得2017年在中外管理传媒主办的“首届中国造隐形冠军长青峰会”上分享时,主题是《匠人背后的思考》,当时提到了我在日本参观的不少极致专注的匠人企业,其中有这样一家企业,2001年去参观时还非常好,2009年时就表现的差强人意了,2013年再去看已经关门大吉了。这就给了我一个思考,真的只要坚持就可以吗?真的只要相信就可以吗?真的只要工匠精神就可以吗?
 
后来我想明白了,时代在变化,如果你不去变化、不去适应、不开拓自己生存空间的话,傻傻地坚持就很有可能傻傻地死掉。
 
双童总经理李二桥,是我带的最成功的一位职业经理人。我们两个人走出去,首先去深圳找阿米巴模式,后来又到全国各地看了很多企业,包括到海尔,到美的,到华为。当时我的目标很清晰,要去找自组织工具、自组织机制。2016年、2017年先后花了数十万元经费,一家一家去看,一家一家去学习,最终认为没有一款成熟的产品能适应我们。
 
我们开展了渠道创新,全世界的标准也都拿来了,但是仅仅拿来不能当饭吃,它本质上不能产生价值。企图用过往的路径解决未来的问题,是不可能的。
 
那双童应该怎么办?我理出了一个底层逻辑,企业要进化首先要回归,回归到自组织,回归到以前的小微企业,小规模、自反馈、自管理,就是怎么样把企业做小而不要做大。我们的能力有限,做大后内在的冗余、惰性、对抗或者博弈消耗了企业大量资源。
 
这时候双童提出了“破界创新”,我们需要工匠精神,但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工匠精神留存内心,而不是迷信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形成遮蔽。
 
03
双童的“12个创业体”
 
2017年,双童以开源节流为目的,首先引进了阿米巴模式当中的“划小单元”,成立了9个自营体,结果却出现了“意料之外”。
 
我们有3万多家中小企业客户,这些客户除了用吸管之外,更多是需要其他的产品,我们能不能开拓?双童有的是厂房、设备,都是按照最高产能来配置的,都有冗余,那么有没有可能突破吸管产品的边界?
 
于是,我们就要求业务员想办法把冗余的空间、硬件、设备都充分地利用起来。2018年9月,开始出现变化,自营体当中有两位员工“冒”出来了,做了吸管以外的内容。双童第2创业体就此成立,2022年销售额6000多万元,利润达到了711.12万元。2018年12月第3创业体成立。

后来逐渐到了第6创业体。2019年,做销售的几个小伙伴想做吸管之外的可降解购物袋,因为所有卖吸管的客户也都经销购物袋,尤其现在处在转型当中,这个产业空间极大。但当时我们觉得还是要做轻资产,所以否决了。后来这几个小伙伴自己筹集了220万元,成立了双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第6创业体。
 
自主创业裂变,本质上就是把员工的“屁股”转化成老板的“屁股”,把法人公司引进来,把股份公司引进来,让员工控股。经营体员工没有股份,只是原有结构的拆分,双童原来的板块是经营体,现在是在经营体里面孵化出了创业体。
 
人有无限可能,很多时候就是自己限制了自己,假设了自己。双童的第9创业体是成立了泰山管理学院浙江分院,这样泰山管理学院就可以在浙江落地。第10创业体,是成立了双童研究中心;第11创业体是浙江师范大学的MBA项目;第12创业体是双童财务咨询。创业体与经营体的双童形成交易,构成了双童的创业生态。
 
目前,又有10来名员工有创业想法,双童一直是鼓励的。因为我就是草根成长起来的,我理解他们,理解每个人的梦想,理解每个人的追求,看到他们眼中有光的时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浙江省把共同富裕的试点放在双童,这是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我们双童的荣耀。
 
04
“有生之年,我要带出50位老板”
 
现在,双童创业体之外又出现了创新体当中的经营体,商学院下面做的项目,又成立两个经营体,如此一层一层分化。但是有个前提,财务一定要统一。这套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今天企业的大问题。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浙江义乌北苑工业区分三期,双童所在第三期的125宗土地已经全部出租或者部分出租,只剩下一家企业尚在,就是双童,这就是现实。
 
一个企业在三四十年发展过程中怎么可能不犯错误?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避免少犯错误。这个模式解决了让更多人参与的问题,双童纯股东是28个。我在2018年9月对全厂员工承诺,在有生之年带出50位老板,这50位老板将来完全是真金白银掌握股份的。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矩阵,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业长青的问题。
 
2022年,双童2/3的利润都是创业体创造的,47.75%的产值都是创业体创造的。虽然吸管板块的成本高企,但通过6年时间的改变,24.9%的成本已经被创业体所消化。试想,如果当时不转化,不走这条道路,我相信吸管现在是很难做下去的,双童吸管板块倒闭了双童也就倒闭了。所以,如果当年我不创新真地是“死路一条”。
 
中小企业的发展很艰难,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感慨。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团队的努力,杀出一条血路,打开了一条生路。双童这几年连年保持着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员工的生活条件。
 
我希望双童带着员工创业,共同成长,共同富裕。更重要的是,这套机制不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双童的问题,我们也给处在迷茫中不知道应该怎样创新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的转型,打开了一个口子。比如,传统企业在高成本地域如何生存?如何持续发展?如何保持活力?
 
这10年是双童“去标签化”的10年。吸管不是双童的全部,而是双童的基础,是我们的本、根、底层,这不会改变。
 
我希望做一家有温度、有温情、有幸福感的企业。我的家庭医生跟我说,虽然我在同业人中是比较辛苦、比较忙碌的,但我又是最健康的。因为在打造企业共享模式的过程中,我时时刻刻是享受的,是幸福的,没有对与错。
自媒体
备案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
电话
400-007-9000
010-82659965
010-82873036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A座6层
邮编:100081
E-mail: service@chnstone.com.cn
Copyright @chnstone.com.cn All Right Reserved.北京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