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007-9000,13501208501(马老师)
取消
真正的好理论,都简洁实用
发布时间:2023-08-02 16:59  文章来源: 华夏基石e洞察   作者:邢雷   点击:次
文 /  邢雷,博士,华夏基石高级合伙人、副总裁,华夏基石首席组织与企业文化专家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华夏基石e洞察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最近在读一本名为《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经典理论的开发历程》的书,该书是一本关于如何建构管理学理论的书。这本书分为“个人及其环境”,“组织的行为”和“环境事件和组织”三部分,收录了许多颇具影响的管理学理论的构想、提出、验证的过程。这些过程均由理论提出者本人描述。这些年给企业做咨询的时候,有很多咨询师和企业的管理者希望能够推荐一些管理学好书给他们,一般我会针对性地推荐一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书,但对于希望学习如何建构理论的管理者和管理咨询师而言,这本《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经典理论的开发历程》其实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我们通常觉得管理理论是学者的事情,和管理者和管理咨询师无关。其实,提出一个管理理论并非是管理学学者的特权。组织中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提出和应用种种关于管理的理论。有的来自于自己经验的总结,有的来自于别人或者书本。当一个老板用重金奖励业绩优良的员工时,他的做法背后是一套物质奖励能强化优良绩效的理论。当一个老板给绩效优良的员工一个新的、更有挑战性的任务时,他的做法背后是一套挑战性的任务会强化员工的内在动机的理论,从而提升绩效的理论。我们许多的行为背后,都有我们自己的理论在支撑。我们每个人都是理论的建构者和使用者。

但观乎中国对西方管理咨询和实践的学习,更多地停留在“术”而非“道”的层面。种种理论和相应的工具被不断的引进,我们却经常缺乏对这些理论和工具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反思,更遑论提出新的理论、开发新的管理工具,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我们对西方管理理论和相应的工具并不满意,常常批判它们不符合中国国情;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却很少能提出这些理论和工具的替代品。

这背后的原因,是我们缺乏对支撑西方管理理论和工具的思维方式的理解。西方文明的核心,是自古希腊哲学到科学革命,再到今天,不断演绎和完善的一套建构理论的思维方式,这是西方文明视若珍宝的核心竞争力。从《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经典理论的开发历程》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理论建构者们严密的逻辑分析、理性思维、运用科学方法将问题进行框架分析,以及对猜想不断进行试验和论证的理论建构模式。

对于新一代的管理者和管理咨询师而言,理论建构能力也是应该迫切加以训练和提升的能力之一。在中国如此复杂的社会和商业情景下,西方的管理理论常常不能发挥作用,这就为中国的管理者和管理咨询师提供了创新的空间和机遇。

一流的学者和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会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去发展、完善一个理论,建构严密的逻辑,进行严格的检验。那些经过千锤百炼的理论,就像一幅幅传世的名画,凝聚了这些学者毕生的心血和精神,给予我们持久的启发,帮助我们洞察现实。就如张大千笔下的荷花,徐悲鸿笔下的骏马,超于凡俗,百看不厌。

这本《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经典理论的开发历程》收录的就是这样一些理论。和教科书不同,这本书是由多名一流的管理学学者亲自撰写,不仅有对理论提纲挈领的介绍,还传授了建构理论的心法。后者是极为难得的。我们平时见到的,这是这些学者在论文中精彩的思想,但是这些精彩的思想是如何提出的,我们难得窥见。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让我们能够走到幕后,看看这些一流的管理学者用几十年练成的建构理论的心法。从中,我们能看到种种不同的理论建构的途径,对我们的日常工作有所启发。

对于管理者和管理咨询师而言,这本书有这样一些启发:

第一,从纷繁复杂的经验中抽丝剥茧,建构逻辑清晰,简洁有力的管理理论

一些人喜欢建构宏大的,包罗万象的理论。一些咨询师或培训师,也喜欢提出一套自成一体的,“独创的”理论框架。宏大理论的建构非常容易失败,因为涵盖的内容太多,要解释的现象太复杂。
 
好的理论是简洁,要做减法的。纵观书中的主流管理学理论,大多都简单易懂,也并不涉及多么复杂和高深的知识。好的理论不在于它有多复杂,而在于概念和逻辑的清晰,在于能够帮助我们以新的视角去观察、分析现象。

也许一些“大师”能够高屋建瓴,把握住繁杂事物背后的本质,提出宏大的理论。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和高度。观察现象,提出一些实用的中层理论,已经很不错了。

对于管理者和管理咨询师而言,要有从纷繁复杂的经验中抽丝剥茧,建构逻辑清晰,简洁有力的理论的能力。比如说,一个咨询师在做人才测评时,一开始会从几十个角度去对人才进行测评。但是,随着阅人无数,这位咨询师就能够提炼出有限的三五个角度,对人才进行评价和判断。这就是一个建构自己人才识别理论的过程。对于管理者而言,随着管理经验的增加,也会渐渐形成自己在战略选择,人才管理,员工激励等方面的管理风格,不再盲目试误。这个风格的确立过程,也是一个理论建构的过程。

第二,以持续的实证为基础建构管理理论

Edwin Locke 和 Gary Latham 回顾了目标设定理论 (goal setting theory) 的提出过程。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当业绩目标明确(具体)且困难时,业绩目标能导致高水平的绩效。这个早在六十年代就开始构思的理论发现了目标对绩效的作用。今天,管理者都知道要给员工设定清晰具体的目标。但在六十年代,这个思想还相当前沿。目标设定理论是管理学中最为扎实的理论之一。Edwin Locke看到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仅仅依靠两个访谈就匆匆提出,感觉很不严谨,于是在他构建目标设定理论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做了三十多年的实验,通过各种严谨的研究和数据,支持了目标设定理论的正确。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很难对每个理论都加以严谨的验证。但有一些关键的假设,是企业赖以发展的根基,要放下心中的执念,踏踏实实地采用各种方法验证。比如在《精益创业》中提到的“价值假设”和“增长假设”就是关于一个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最核心的两个理论猜想。“价值假设”是客户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时,真的产生了价值。“增长假设”是假设有一个或几个增长引擎驱动企业的增长。精益创业主张,通过访谈和小规模试验来验证这两个核心假设是否成立。如果它们不成立,那么企业就没有持续经营的基础。

在管理理论的建构中,实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经验的积累,管理者对于自己的企业,管理咨询师对于自己所服务的企业,往往都会形成一些管理理论。这些基于经验提炼出来的管理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是成立的。但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演变,原来成立的理论,在另一个条件下就不成立了。管理者和管理咨询师要学习Locke 和Latham 扎扎实实做数十年实证研究的精神,不固步自封,不断实证、修改自己的管理理论,适应新的环境,打造基业长青的企业。

第三,向学术界学习,以成熟理论为基础建构自己的管理理论

工作特征模型是Greg Oldman 和 Richard Hackman提出,用以解释工作任务的属性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这个模型提出了五种关键的特性:技能多样性(完成该任务需要哪些不同的活动)、任务同一性(一项工作能从头到尾负责的程度)、任务重要性(这项工作对周围人的影响程度)、自主性(安排工作和制定工作的实施步骤时,给员工足够、自由独立和随意的程度)、反馈(所获得的关于工作表现的信息)。这五种特性通过影响对工作意义、责任和结果的感知,从而影响到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和离职率等结果。这个模型影响了许多管理者和咨询师,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情况,从模型中选择适合的激励因素,设计员工激励方案。

学术界每年都有许多前沿的管理理论提出,这些基础理论研究是关于管理一般规律的研究,能为管理者和管理咨询师建构自己的理论提供思想的基础。了解这些理论可以通过读书,也可以直接和一流的学者交流。每年的美国管理学年会上都能看到一些企业家或咨询顾问的身影。

总而言之,管理活动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已无须赘言,在管理的世界中,好的理论也总是极具实用性的。笔者特别想强调,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在思维层面,仍需重视科学理性、逻辑脉络,由局部和有限的经验形成的假设系统和洞察思辨,最好能够接受系统的检验再上升为理论,以避免盲目创新和对其过度执着自信给管理工作带来损伤;潜心深入阅读这些西方经典理论,我们一方面会注意到这些理论的边界条件和在中国企业的应用限制,一方面也必能体悟理论建构的不易。在中国复杂多样的商业情境下,面对中国丰富的管理实践,当管理者和管理咨询师具备越来越强的理论建构能力的时候,相信中国管理思想和工具上的创新时代就会真正来到。
自媒体
备案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
电话
400-007-9000
010-82659965
010-82873036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A座6层
邮编:100081
E-mail: service@chnstone.com.cn
Copyright @chnstone.com.cn All Right Reserved.北京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