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007-9000
取消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思想与著作 > 文章与观点 >
“小草大产业”背后的价值链思维
发布时间:2022-07-25 16:38  文章来源: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作者:尚艳玲   点击:次

作者 | 尚艳玲 主编

来源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背景介绍:

内蒙古蒙草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西北五省区首家园林绿化一级企业。公司成立于2001年,于2012年上市。

2013年,蒙草公司提出并于2014年全面启动转型战略部署,以“草、草原、草产业”为发展方针,推进“草产品、草原生态、草产业运营”。生态恢复由单一业务模式向平台化产业园区循环经济转变,业务拓展至生态修复、节水园林、现代草业、草种业、生态牧场五大板块,是中国草原生态修复的引领者;依托现代草业的发展而来的草牧产业平台商业运营模式也日渐成型,打通全产业链,实现价值链的资源整合;借助干旱半干早地区最大的种质资源库,公司的草种产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模式也取得快速进展。未来公司欲通过项目、工程、园区等形式落实战略规划,真正打造中国草原生态产业的平台化运营。

作为草原生态修复领域的领头羊,蒙草公司的业务模式是研发先行——用驯化本地的乡土植物,应用生态修复集成技术,进行本土草原生态修复。在进入某一区域市场之前,蒙草公司会先期组建一个科研团队进驻,利用成熟的经验,进行本土植物物种的收集、选育和扩繁。经过三到五年的时间,一个新的种质资源库渐趋成型,蒙草公司便可以依托这些种质资源,开展生态修复、节水绿化、生态牧场和现代草业等工程项目。

01

用中国的草修复中国的草原

目前,中国每平方米草原的产值非常低,与世界上畜牧业发达国家的产值相差悬殊。例如,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首蓿种子有两万吨左右,本国的产量只有千吨左右,缺口非常大。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生态产业正在爆发式增长。每年,中国用于生态修复的投资已超过1500 亿元;每年,中国市政园林绿化投资已超过2000亿元;如果再考虑超过800亿元的地产园林投资,每年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已超4300亿元。

发展草牧业,大举开发草原,最基础的产业便是草种。中国草种业是一个迅猛增长的产业,广阔的国土面积和城市、道路,需要巨量的草种来修复生态、绿化园林和美化环境,可中国的草种业,却基本依赖进口。

近些年,巨量的需求也催生了一批从事草种业的公司。这些公司为了迅速占领市场,更讲求快捷高效,从国外的育种公司大量进口牧草种子。而国外的草种,绝大多数会水土不服。运用国外的草种进行绿化,耗水量很大,是一种代价极高的绿化。

实践结果表明,发展中国的草牧业必须培育本土的草种来修复草原。在这方面,蒙草公司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蒙草公司培育当地草种的工作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

1.前期论证。蒙草公司对生态破坏地区的土壤结构、退化状况、原生物种、局地气候、降雨量、肥力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开始论证恢复的可行性。为此,蒙草公司邀请国家牧草技术体系及实验站、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等各方面业内专家进行研讨和规划设计。在植物的选取上、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技术的配合上进行综合性研究。

2.选择和收集原生性的乡土植物(草种与树种)。草种的收集和选择是浩繁而艰辛的工作,蒙草公司要选择的是那些在自然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抗性依然表现良好的草种或树种。

整个中国的北方都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原生草种往往具有耐寒、抗旱的奇异性能。以京津冀乡土植物研究院为例,他们收集北京本土的抗旱植物草种。这对于京津冀市场的绿化业务,有着极强的针对性。

但是,适合北方草原的树种常常生长在沙漠的边缘、乱石的夹缝中、抑或冰雪覆盖下的冻土。这使蒙草公司采集这些抗寒、抗旱、耐盐碱草的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

3.在实验室驯化草种。蒙草公司把经过选择和收集的草种或树种,在实验室进行一代又一代的栽培,然后再次筛选出适应性更好的种类。这个过程就称为驯化,一般要持续三到五年甚至更久,有的甚至需要几代科研工作者的传承。

4.根据草原生态普查的记载资料及草原生态研究数据,对适宜本地的动植物种类量化配比,有的修复项目甚至要引入蚯蚓、蜜蜂、菌群等。通俗地讲,就是以前这个地区有50种草生长,现在就选用这50种草修复,这样生态才能够自我调节与生长。

驯化野生乡土植物,应用一些适应性更好的乡土植物进行本土生态恢复建设,是蒙草公司公司的一种重要理念。这种方法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具有可持续性。

02

种质资源库小草的互联网+

蒙草公司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来恢复草原,根据前期调研的情况,不同地块变动草种比例,搭配选择不同的植物组合。但是,大自然也会进行选择。即使播种同样的草种,最终长出来的花草也不一样。所以,蒙草公司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建立种质资源库。再以种质资源为起点,沿着生态修复、节水园林、生态牧场、草种业和现代草业的方向渐次延伸,构建全产业链,形成三个产业圈——以科技为核心的“蒙草公司种业圈”,驱动以工程为核心的“生态修复和节水园林圈”,然后通过以运营为核心的“草业和生态牧场圈”接管运营施工完成的工程项目,提升业务的附加值,再反哺种子科研体系。

蒙草公司聚合了国内草产业的顶级专家资源,以国内领先的草原生态系统研究实力成立了八大研究院,包括草原生态系统研究院、抗旱植物研究院、京津冀乡土植物研究院、呼伦贝尔耐寒植物研究院、盐碱地改良研究所、阿拉善荒漠植物研究院等。

在整个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中,原生的植物物种大约有2300种。进过长期积累,目前蒙草公司公司已经收集了1600余种种质资源,从东到西涵盖了典型草原、高寒草原、草甸草原到荒漠化草原各个类型。四大类型草原原生植物的数据库,已接近完整。蒙草公司将各地的原生植物研究、激活,通过自然选择,选育出其中的佼佼者。其中,已经驯化繁育、推广应用160余种。

蒙草公司董事长王召明说:再有两到三年,他们就可以收集到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域的全部种质资源。

基于这样的种质资源库储备,蒙草公司正在构建一个强大的数据库。未来,在中国北方的版图上,用经度和纬度锁定一个点,蒙草公司就会提供出该处草原适应生长的草种的种类,以及该区域最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法。

依托种质资源大数据,蒙草公司向草种业和牧草业的拓展便是顺势而为。沿着草——草原——草产业这样的路径,蒙草公司已经把草原生态修复、草原科学利用、人工草地建设的技术集成起来,陆续完成草原生态修复的大数据库,把蒙草公司的技术服务送到草原的最后一公里。

03

牧草银行让牧民成为产业链的一环

中国草产业始终离不开牧民的参与。蒙草公司从一开始就考虑把“草、草原和草产业”做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将牧民、合作社、中小企业拉入到产业链中,提高草原的生产能力。

牧草银行实现有序供应。蒙草公司的最终的目标是为牧民做示范草场,蒙草公司不亲自种草,只提供草种和草场生态修复。与蒙草公司合作的牧民,每户牧民有家庭牧场模式。但是,家庭牧场中会处处嵌入了蒙草公司的服务,如草种、基础设施、水利设施、修复服务等。

在为牧民提供的服务中,最为特别的是“牧民银行”。

牧草是牧民的重要生产资料。但是,牧草产量靠天吃饭。当雨水好的时候,牧民就会收获大量的草。但是牧民没有有良好的仓储加工压缩设备,到了第二年雨季的时候,牧草就会腐烂坏掉。

为了对牧草进行丰缺调剂,蒙草公司提出了“牧草银行”的概念,赋予草产品金融价值。蒙草公司在一定的区域设立牧场的加工、仓储、压缩基地。牧民在草丰收的时候,把牧草存或卖给企业;企业通过加工压缩之后,保存牧草。等有大灾害的时候,牧民可以像存钱式的把草取走,企业收取加工仓储的服务费。

通过牧草银行的科学仓储和规模化,牧草实现了有序供给,确保了质量和价格的稳定。通过这种方式,蒙草公司和牧民之间形成了紧密合作的产业链。

探索牧草银行的社会组织建设。蒙草公司的牧草银行项目,除了商业价值,还在社会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目前,与蒙草公司合作的牧民合作社包括仓库建设的合作社、短途运输的合作社、打草合作社、打捆合作社、家庭生态旅游合作社等。

为了让牧民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一致,蒙牛抗旱力图实现机制的创新:积极支持牧民用生产资料(土地使用权、机械)入股,成立合作社和牧民入股投资公司,公司再进行利润分红。

本文选自“十大农业企业发展与转型案例集”(白皮书),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华夏基石案例研究详情

04

草原生态产业联盟平衡生态产业与生态保护

多年来,为恢复草原生态,各地采取了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一系列草原保护措施。21世纪初期的八年时间,中央政府累计投资100多亿元,组织实施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牧草种子基地和草原围栏等草原保护建设重点工程。

为了平衡生态产业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吸引更多的草牧产业投资商参与使草原进入良性循环的行动,蒙草公司选择搭建平台,整合各种投资商,成立了草原生态产业联盟。

搭建产业运营平台。2013年,在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政府的支持下,蒙草公司发起了国内首个“草原生态产业联盟”。目前联盟中汇聚了包括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校及牧民合作社在内的70多家成员单位,其中更是有像华大基因、中国农科院、中信银行、亿利资源等知名企业和机构。

草原生态产业联盟旨在搭建生态产业运营平台,探索草原生态修复中的关键技术及产业持续运营模式。参与联盟的企业以草为基础,在同一块草原上同步发展。联盟各企业之间互为产业链,立体开发草原,科学使用资源。

为草牧业现代化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目前,草原生态产业联盟已具备草牧产业平台的雏形,在修复的草原上建设生态牧场、打造草原生态产业园区。

按照未来战略,蒙草公司将推动草原生态产业联盟向纵深发展。充分整合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相关企业的资源优势,围绕“草原种质资源开发——生态修复——绿色草畜产品生产输出——新能源开发——新牧区建设——旅游观光”等环节,延伸产业链、打造草牧产业投资、运营平台,形成互动型融合发展模式,使修复草原真正成为绿色食品的安全生产基地,为草牧业现代化提供─揽子解决方案。

05

蒙草公司“走出去”构筑生态梦想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强劲发展,蒙草公司也抓住发展的新机遇,积极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拓展业务。目前,蒙草公司现在已经开始在迪拜和蒙古国做一些海外业务。

技术输出为主。蒙草公司与迪拜及蒙古国的业务复制国内的模式,以技术输出为主。今年,蒙草公司与阿联酋迪拜当地一家公司实现了合资,所有建厂、征地的资金以及未来市场拓展都由对方负责,蒙草公司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占了40%的股权。

蒙草公司指派技术人员去这两个国家做技术体系,先把当地沙漠里的野生植物收集起来,在研发中心利用蒙草公司的技术驯化、繁育出植物种子,再用于当地的生态恢复。

这—小小的尝试,打破了中国公司技术入股国外企业的纪录。

之所以选择繁育当地的种子恢复当地的生态,是由于植物最终要在当地的阳光、空气和土壤环境中生存,就像外国草种不适应中国一样,生长在中国草原的草种同样不适应当地的生态。

按照王召明的解释,蒙草公司可以“走出去”,与世界对话的,正是蒙草公司式科研体系,这是—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向产业纵深推进。目前,蒙草公司已经与蒙古国的蒙古之金公司、阿拉泰公司在牧草收储及贸易、生态修复等方面展开合作,实现现代草业国际化。

2015年3月30日,蒙草公司、蒙羊牧业与蒙古国蒙古之金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并签署备忘录,在生态修复、节水园林、草产业及草种业基地建设、中蒙跨境旅游业开发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2015年6月12日,蒙草公司就天然草进出口与蒙古国阿拉泰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月,蒙草公司与阿拉泰集团签订从蒙古国进口30000吨天然牧草的贸易合同。

蒙草公司与阿拉泰集团公司的合作将推动天然草产业步入跨越式发展。蒙草公司将通过巴彦呼舒——额布都格口岸,把蒙古国的天然牧草运输至中国后,再进一步加工。草原丝绸之路的合作模式,也将进一步完善蒙草公司“生态修复——种植—一打运——仓储—─加工”的产业链运作,扩大企业优质牧草规模化生产经营。

蒙草公司以牧草资源整合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与蒙古国生态经济合作的空间,将两个国家在草种业、农业科技、产业投资、技术人才等领域的互补优势充分激发出来,以科技立足草原生态修复。

遵循共建共享原则,蒙草公司将合作领域覆盖到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交通、投资等多个领域,吸纳资本、民营企业以及有识之士参与进来,携手蒙古国企业构建起新的产业生态。

蒙草公司作为中国一家以草为业的上市公司,一直致力于在转型中升级。围绕草原生态修复、现代草业、草种业构建蒙草公司全产业链战略布局,即打造集“草原种质资源开发——生态修复——现代牧场建设运营——绿色养殖加工及新能源应用—─新牧区建设”为一体的生产产业链。这个基于草的生产的产业链,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蒙草公司通过先进的生态科技技术,使草原回归原初生态面貌,促进草原丝绸之路沿线生态环境的恢复。在蒙草公司生态修复的草原上,将“牧草、绿色畜牧养殖及加工、有机食品、新能源、新牧区建设”等一并纳入生态平台,形成一个天、地、人相和谐的纯净生态圈。

 

自媒体
备案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
电话
400-007-9000
010-82659965
010-82873036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A座6层
邮编:100081
E-mail: service@chnstone.com.cn
Copyright @chnstone.com.c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