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13501208501(马老师),400-007-9000
取消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思想与著作 > 文章与观点 >
搭建人才梯队,人才培养体系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1-02-01 14:48  文章来源:我们HR   作者:明晓   点击:次

作者:明晓  人大博士,建筑工程央企HR

来源:我们HR

 

——为什么还要培养人才?直接选拔成手,他不香吗?

——不香。

 

“如果遇到完全符合目标岗位要求的人选,更应该及时提任使用,而不是列入后备人才库。”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后备人才并非完全具备目标岗位胜任要求,如不给予有计划的定向培养,岗位出现空缺时,后备人才无法及时有效履新,搭建人才梯队工作就白费了。

另一种情况,对于完全符合目标岗位要求的人选,如短期内无法提任,就需要为其量身设计新的激励和培养措施,如设置更高层级的目标岗位,通过横向轮岗、上下交流等措施,开展更长期的培养。

所以,无论哪种情况,开展人才梯队建设,培养体系设计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01

培养什么

——不就是上课嘛,请几个大咖交流交流,或者给他们报个培训班,自己安排时间听听就行。

——NONONO,快停下这个危险想法。

企业开展人才培养,一定是有计划的定向培养,所有的培训成本投入,都是为了提升员工的岗位技能,从而实现组织业绩目标。作为HR,一定要精打细算这个账。

到底要提升员工的哪些能力呢?我们来看一看员工行为与组织目标的关系。

员工在企业中的行为活动,可以简化为这样的关系:个体表现出特定的工作行为,完成岗位任务,从而促进部门业务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

换言之,目标是导向,一切管理均以目标达成作为出发点,目标分解产生的岗位任务是管理工具,个体所表现出的行为才是管理对象。企业通过培养、激励、约束等措施,引导员工表现出有效的工作行为,最终满足任务要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管理即是通过(1)目标分解、考核评价等管理行为,(2)业务标准、工作规范等制度流程,对“行为”加以优化和引导,以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

此其一。

如何激发员工表现出有效工作行为呢?行为动机、个人特质和专业技能,三者缺一不可。

根据组织行为学中“动机理论”,动机是个体表现出某种行为的意愿,强度和持续性不同,对行为的影响也不同。比如人们在饥饿的时候,会产生寻找并吃下食物的意愿,这种意愿越强烈,行动越迅速。

工作动机会影响个体的工作行为,进而影响工作结果。识别员工的工作动机并激发强度和持续性,可以促使员工更好地投入工作。以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为依据,识别出“成就需要”强的员工,给予授权、目标设置等激励,这类员工会乐于接受挑战并产出高绩效。

个人特质是个体相对稳定的思想和情绪方式,与动机一样,能预测个体在长期无监督下的工作状态。勤奋、热情、诚实属于特质,责任心、主动性、进取心也属于特质。识别出胜任岗位所需要的特质,并按照这些特质选拔和激励人才,是合理配置人才的基础。

知识和技能是完成岗位任务的必要条件。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可以使个体获得相应知识,反复、持久地记忆和练习,能够更为全面、深入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

此其二。

能力外显为行为,行为会产生业绩结果。通过对两个环节中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即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引导员工表现出有效工作行为,进而达成企业目标,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所在。一般而言,激励、约束等措施更多地作用于动机层面和个人特质层面,培养环节则关注于专业技能、业务知识的提升。

进一步的,人才梯队建立的过程,已经筛选出了认同企业价值观、业绩表现优、潜力较高的人才,培养的目的在于缩小后备人才与目标岗位要求在知识、能力、经验方面的差距。换言之,梯队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差异化的个人能力提升计划,而非标准化的课程培训。

知识储备的不足,可以通过自学、网课、外培、继续教育等方式实现提升;业务技能的不足,可以通过导师带徒、专项培训获得提升;能力水平的不足,可以通过教练指导、刻意练习加以改善;经验的差距,需要通过专项任务、有计划的轮岗、导师指导等措施,辅以时间的沉淀,方可获得改进。

当然,这一切都是以完成岗位任务、进而达成企业目标为核心开展的培养工作。

02

怎么培养——721学习法则

——HR需要关注这么多方面的能力提升,无从下手啊!放弃了。

——别丧气,721法则解决下手难的问题。

人才培养的721学习法则是说,在员工能力提升的过程中,70%来自“工作中学习”,20%来自“向他人学习”,10%来自“正式的培训”。

70%“工作中学习”

无论刚毕业的大学生学习岗位技能,还是社会招聘的成手了解适应文化,“边学边干”一直都是被推崇的人才培养方式。

一般的培养方式包括参与公司重要项目、扩大当前岗位职责、轮岗等,主要通过个人探索和试错实现成长。

“工作中学习”并非完全“顺其自然”或“放任自流”,分析工作任务难度,有计划地形成培养项目并关注完成效率和效果,适时给予指导促进成长,才是人才梯队建设中的培养方式。

比如对于专业类员工,从易到难委以任务。对于领导干部的培养,要遵循团队成员数量从少到多、管理幅度从小到大。对于高管团队(领导班子)的培养,还要考虑从业务管理到思想管理、战略管理的过度。

20%“向他人学习”

“贵人相助”可以避免走弯路,领导身边的秘书、善于模仿学习的人才、经常开口请教问题的员工,成长都不会慢。

对于人才培养而言,也就是常说的“传”“帮”“带”,导师带徒、教练陪伴等。这种培养方式,重点不在于指定的导师有多厉害,而在于导师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徒弟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正确反馈。

举个例子。“火线提拔”的关键人员,会遇到能力无法匹配岗位职责的问题,在缺乏有效指导的情况下,繁杂业务中很难自我提升。对于这类人员,需采取“扶上马、保一程、送一程”的策略。否则公司“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

近两年工程企业项目经理平均年龄越来越小,项目经验匮乏,很难一上任就理顺内业外务。如提任初期缺乏指导,一定会陷入管理的恶性循环,中后期很难力挽狂澜。这样的项目团队不仅无法完成业绩指标,项目经理个人成长也会受挫,项目团队跟着遭殃。因此,对于关键岗位上新提任人员,企业一定要给予导师指导、密切关注,保证“高潜员工”和“优质项目”手中在握。

10%“正式的培训”

对于企业,这10%考验的是培训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课程开发、讲师选拔及培训形式设计,目的只有一个,使员工具备组织所要求的(排他性)知识。

对于个人,通过企业提供的、自行选择的培训项目,获得体系性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能力跃迁。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正式的培训体系中,更应该关注企业独有的知识、目标岗位赋予的特殊技能,而非基础、通用技能。后者完全可以在识别筛选环节予以确保,否则,企业容易变成行业的“黄埔军校”,培训变成无效投资。

03

管理工具——学习地图

——虽然知道了方向,但这项工作太复杂了,怎么展现和落地啊!

——“学习地图”请收好

在人才梯队的培养中,学习地图(Learning Maps,也会被称为学习路径图)完全能够以岗位序列为对象,按照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发展周期,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

学习地图中不仅包括不同层级岗位的能力要求(含分解后的技能点和应掌握的技能水平),还包括达到能力要求可采取的有效培养措施。

举例,从项目技术部经理到项目总工,哪些知识需要通过课程学习(集中培训),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方式上哪位讲师的哪门课程;哪些技能需要通过在岗学习(OJT)获得,什么时间怎样考核确认已掌握;如需要横向轮岗,那么什么时间轮多久时长的哪个岗位,轮岗期间需掌握哪些知识技能。

形成学习地图后,HR和业务部门可以按照节奏开展标准化的培养,减少离散度和不确定性;员工(后备人才)也可以自我核查能力获得和掌握情况。

这是一个强大的工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了解。

自媒体
备案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
电话
400-007-9000
010-82659965
010-82873036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A座6层
邮编:100081
E-mail: service@chnstone.com.cn
Copyright @chnstone.com.cn All Right Reserved.北京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